

一月四日
主显节前
若1:35-42
第二天,若翰和他的两个门徒,又在那里站着,若翰看见耶稣走过,便注视着他说:“看,天主的羔羊!”那两个门徒听见他说这话,便跟随了耶稣。耶稣转过身来,看见他们跟着,便问他们说:“你们找什么?”他们回答说:“辣彼!——意即师傅——你住在那里?”他向他们说:“你们来看看罢!”他们于是去了,看了他住的地方;并且那一天就在他那里住下了。那时,大约是第十时辰。西满伯多禄的哥哥安德肋,就是听了若翰的话,而跟随了耶稣的那两人中的一个,先去找到了自己的弟弟西满,并向他说:“我们找到了默西亚。”——意即基督。遂领他到耶稣跟前,耶稣注视着他说:“你是若望的儿子西满,你要叫‘刻法’”——意即伯多禄。
《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》就今天福音指出:
第35节简短地重复了洗者若翰对耶稣的宣告,称他为“天主的羔羊”。若翰的两位门徒听到这句话后,便跟随了耶稣。耶稣转身看到他们,问他们在寻找什么。他们用一个传统的教师称号回答:“辣彼”(Rabbi,希伯来语中的“老师”)。为了那些可能不懂希伯来语的人,福音书中将这个词翻译为“老师”。
耶稣邀请他们与他同行,并更多了解他。他们那天与耶稣在一起,直到当日结束。场景以一个时间提示结束,表明他们的相会大约在“第十时辰”结束。根据犹太人的习惯,白天从早上6点开始,分为12个时辰,因此这次相会结束于下午4点左右。
接下来的事件(第40–42节)发生的具体时间并不确定,是当晚发生的,还是在第二天?无论如何,经文指出,安德肋是跟随耶稣的两人之一。他随后找到自己的兄弟西满伯多禄,并告诉他说,“我们找到了默西亚”(该词用希腊语翻译为“基督”),然后将他带到耶稣面前。
当耶稣见到西满时,赐予他一个新名字:“刻法”(Cephas),这是一个希伯来名字,在希腊语中翻译为“伯多禄”(Peter)。有趣的是,与安德肋同行的另一位门徒从此不再被提及,这形成了一个“未解的细节”,可能是由于编辑过程中的省略所致。
今天主前福音默想,圣神领我提问:是什么推动若翰的两个门徒跟随主?当听闻耶稣是“天主的羔羊”时,他俩想到“牺牲”与“祭献”吗?或他俩被“天开了,圣神降到他身上”吸引着?我因而回顾我修道的原因。其实当初大二的我并没多想,也没心怀什么宏大志愿——如成圣。当初我只因感到从小被主深爱,而渴望一辈子跟主紧密相连。我心深知那是来自主的吸引与召叫。在多年修道的过程中,这跟紧穿越苦架,进入天国的主的心愿更是与日俱增;我多愿同主一起寻找走失的“羊”,关心主受苦的子民,也向人指出天主的羔羊,除免世罪者。
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,你看见什么?
+ZHY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