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

2025-10-19
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(丙)
路18:1-8

耶稣给他们设了一个比喻,论及人应当时常祈祷,不要灰心。他说:“某城中曾有一个判官不敬畏天主,也不敬重人。在那城中另有一个寡妇,常去见他说:请你制裁我的对头,给我伸冤罢!他多时不肯;以后想道:我虽不敬畏天主,也不敬重人,只因为这个寡妇常来烦扰我,我要给她伸冤,免得她不断的来纠缠我。于是主说:你们听听这个不义的判官说的什么!天主所召选的人,日夜呼吁他,他岂能不给他们伸冤,而迁延俯听他们吗?我告诉你们:他必要快快为他们伸冤,但是,人子来临时,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吗?”

《二十一世纪热罗尼莫圣经诠释》就今天福音指出
路加在比喻前先说明了恒心祈祷的必要,这有助于分辨故事中的两位人物。那位法官既不敬畏天主,也不尊重人,因此他不可能代表天主自己。此外,这位法官对于寡妇的案件迟迟不肯理会,而读者知道,这位寡妇所求的,是要他为她对敌人伸张正义。

若那法官如此不义,我们有理由推断他轻视她,因为她是个女人,而且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寡妇。此外,他迟疑不决、不愿为那妇人作出裁断,也强烈暗示他与那妇人的对头暗中勾结。最后,法官因寡妇锲而不舍的坚持而感到疲惫,再加上害怕她可能继续采取的行动,终于认为这一切超过了他与对头之间的任何利益,于是屈服于她的请求。

在旧约中,寡妇是以色列人必须特别关心的三类人之一,另两类是孤儿与外乡人。然而在这个比喻中,这位寡妇并没有等待他人为她申冤,而是亲自出面,为自己伸张公义。她的坚韧如此之大,以至于那不义的法官竟害怕她会“打他一拳”(希腊文 hypopiazo 意为“击中眼下”),而她真能这样做,更显出她内心深深的愤慨与怒火。

在整部福音中,耶稣不断面对邪恶与不义,因为邪恶与不义本身正是撒殚的特征。叙事将这位寡妇与耶稣相提并论:她使不公的局面得以扭转。耶稣劝人“应当常祈祷而不灰心”,正是宣示祂自己为受压迫者奋斗的决心,丝毫不亚于寡妇为自己争取公义的努力。耶稣以一位寡妇作为比喻的中心人物,也藉此赋予卑微与被排斥的人力量,使他们得以与邪恶抗争,推进天国的来临。

那句提问:“但人子来的时候,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吗?”(18:8),再次强调了恒切祈祷的必要,与比喻开头(18:1)的教训互为呼应。

今天主前福音默想,聖神領我明了,主愿我如他,以恒常祈祷,面对生命中的邪恶与不义。已故单国玺枢机曾说:“教会殉道圣人以至死不屈的见证,对信仰的真理作了最高见证。”我必每天祈祷,默观、默想主圣言,好能以坚强的信德,那定睛天国永生的信德,战胜生命中的邪恶与不义。

默观默想今天的福音,你看见什么?

+ZHYS